2007/11/05

自問自答- 2007Q3

[-] 1xEV-DO R.0與1xEV-DO R.A的差別在哪裡?
答:
最明顯的差別在於傳輸速率:
DOR0的DL/UL為153.6 kbps/2.4 Mbps
DORA的DL/UL為1.8 Mbps/3.1 Mbps
DORA新增:
- QoS
- Multi-Cast

[-] 想請問全球的CDMA專家, 1xEV-DO R.0或R.A是否有已經成熟的商用數據卡 ?

[-] 什麼是EVDO的QoS ?

071105r4版本

2007/10/31

同氣相求 - 電信技術論壇

短短十年之內,電信技術議題的主導權已經轉移到中國大陸,固然因為其內需市場的廣大可以支持議題的不斷產生,但是就技術與知識的眼光來說,台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ISDN到ADSL,從Barcode到RFID, B.B.Call到3G, 從WLAN到WiMAX,幾乎每樣技術的製造研發或使用,曾經是電腦王國的台灣都不曾落後,為何我們的電信技術論壇從未蓬勃發展過呢?(所幸電腦硬體與軟體的論壇依然蓬勃)

在台灣網路上查詢到的電信知識,無非是學院各教授寫的英文講義、或是研究生臨時拼湊的學習報告,不然就是商業網站行銷氣息濃厚的技術文章,而夾雜在電腦技術論壇中零散的手機技術文章,很多不是來源不明的轉貼就是斷章取義地過度簡化,可嘆政府與民間十年來投入大量金錢於電信的發展,如今知識的保存竟如一場空蕩蕩的幻夢。

科技知識是需要別人的眼光充分曝曬與思考討論才能長久傳承下去的,無論哪個工作層次,那些藏在每個人自己心中經過工作閱讀洗鍊過的know-how,在整個科技森林的尺度來看,不過是一片小小的葉子而已,如果不及時貢獻出來,重新組成一座森林,這些知識很快就過了花季而凋落腐敗,我們還指望用這些爛葉子來創造出什麼經濟奇蹟嗎?

希望此時的振作還能帶來希望,每個人就從自己做起,貢獻自己的知識,重建科技知識森林的原貌。以下是我收集的論壇資料,以饗同好。

[-] 新一代移動通信論壇,來自中國大陸。一個以3G/4G技術為主的網站,很熱鬧,每個人在不同的子空間愉快地交換關於技術的各種可能,還要求轉貼一段廣告,可以獲得10G的論壇幣。(天呀,我還以為誤闖"天堂"了呢。)

[-] 3Guru News Group(3G技術論壇) :這是有關從3G(1999)發展到4G(2015)的技術觀察論壇,歡迎讀者自由留言與討論。

[-] CGC Forum:世界通全球驗証股份有限公司論壇。台灣首度由實驗室成立的專業手機測試&認證的討論園地,在這塊知識分享態度保守的土地上,是值得喝采又深具遠見的創舉。目前雖然參加人數已經超過1400人,但是內容文章太少,也幾乎沒有互動,需要讀者參加討論,炒熱這個論壇,請現在就去免費申請一個會員身份,將您心中所有與手機測試相關議題在此論壇提問發表出來,受益的不只是您自己或CGC,將是台灣整體技術知識的成長。

[-] 新3G技術網:來自中國,一個以行動通信新聞為主體的網站,沒有說明圖片,無須申請會員,是想要即時了解中國行動市場發展動態的觀察站。

[-] 3G物語:True stories about people who builded up 3G in Taiwan and 3G's unofficial history.,一個由老副主持的,與人類無線通信歷史或台灣3G八卦有關的軟性網站。
值得參考:3G教學/自學教材

[-] Telecomspcae: This website contains Information, Tutorials, Whitepapers, News, Latest trends in telecommunications, wireless, mobile, cellular, technologies: GSM, CDMA, SS7, 3G, UMTS, Applications, wireless networks, MVNO, VoIP, SIP, H.323, MGCP, Bluetooth, GPRS, WAP, EDGE, Mobile TV. 一個超猛的電信知識網站,好到如果它是中文網站的話,筆者就可以從此關閉所有網站休筆欣賞的地步。

[-] IXPUB之無線通信合輯: 窮學生樂園。

071031r7版本

2007/10/25

3G新聞(1)

[新聞轉貼]

國際電信聯盟:WiMAX納入3G標準 2007/10/21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國際電信聯盟(ITU)20日在日內瓦召開世界無線通信大會,會中通過將行動式WiMAX技術納入第三代無線通訊(3G)全球標準。過去WiMAX僅由少數科技大廠包括英特爾、北電等推動,一旦獲得多數電信大廠支持,將加速各國頻段制定及基地台建設,為WiMAX發展一大突破。

ITU是聯合國旗下的一個組織,由世界各國政府電信主管部門協調電信事務,是最早建立電信網路數位化標準的組織,並負責推動網際網路通信標準化作業。

目前ITU核准了五種3G無線接取技術,包含三種CDMA及二種TD-MA技術,近年來市場歸納3G主流技術包含台灣及歐洲採用WCDMA 、美國採用的CDMA2000以及大陸主推的TD-CDMA。此次會議通過行動式WiMAX將為第六種3G標準,未來ITU進行第四代無線通訊技術(4G)定義時,可望將WiMAX納入延伸技術之一

網通業者表示,過去英特爾及設備大廠積極推動WiMAX計畫,但電信廠商擔心WiMAX會與現有3G標準產生衝突,故抱持排斥態度,因此產業發展進度從英特爾喊出的2006年直至今年,各地推出WiMAX計畫多處於試營運階段。

如今ITU通過將行動式WiMAX技術納入3G全球標準,某種程度代表電信業者認同WiMAX發展,隨著政府及電信業者接受WiMAX,政府可望加速釋出WiMAX頻譜及執照,帶動基礎建設發展。關鍵三方包括設備大廠、晶片廠及電信全數到齊,態度一致,WiMAX商機形同箭在弦上。

台灣廠商早在二到三年前陸續切入WiMAX研發,其中以網通廠表現最為積極,東訊、台揚、合勤、友訊陸續推出微型及超微型基地台,除了在WiMAX用戶端設備具備優勢,也跨入電信級基地台產品。
【2007/10/21 經濟日報】

[品論]
1. 先小小修正三處:
- IMT-2000的5種3G技術,除了WCDMA(稱為IMT-DS)、CDMA(稱為IMT-MC)與TD-SCDMA(稱為IMT-TC)這三者以外,另外兩者為EDGE(稱為IMT-SC)與DECT(稱為IMT-FT),並非單純TDMA技術。

- WiMAX被稱為IMT-2000 OFDMA TDD WMAN.

- 台灣亞太電信提供CDMA的服務,非WCDMA。

2. 個人觀點:
WiMAX被收編成為3G的技術並不是壞事,也不表示WiMAX從此一飛沖天,相反地,當流氓變成警察、在野黨獲得政權,從此以後,WiMAX式誇浮喧囂的市場語言將受到嚴格的管控(希望如此),那些在WiMAX論壇中嚴重落後的功能驗證進度即將受到更大的挑戰,從此WiMAX不但要端出真正的牛肉,而且會被放在與WCDMA, CDMA, DECT等技術相同的天平上去公審,論壇中原本自家知道的缺點,從此會變成大家注目的焦點,再也無法掩飾。

且讓我們看看WiMAX到底有多行,能在IMT-2000的家族中繼續出類拔萃,但無論如何,先恭喜WiMAX順利受階成為IMT-2000的一員!

071025r2版本

[迴音]
今天在WF網站中證實這個新聞: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Approves WiMAX Technology as New IMT-2000 Standard (10月19日)

新聞中指出"...The WiMAX Forum is pleased to recognize the decision of the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R) to include WiMAX technology in the IMT-2000 set of standards. "

言下之意很高興獲得承認成為3G的技術標準, 可是耐人尋味的是, 當時向全世界宣稱為4G前瞻技術的WiMAX怎麼會"屈就"成為3G技術還因此感到高興呢? 真是匪夷所思, 這也印證筆者向來所堅持的看法: 未來4G會整合WiMAX技術, 但WiMAX不會是4G的核心, WiMAX也不會等於4G !!

各位讀者, 既然WF都承認自己是3G技術了, 我們應該尊重WF的決定, 從此請別再稱呼WiMAX為4G技術了, 聽起來像國王的新衣.

也恭喜M-Taiwan突然生出6張3G的執照, 扣除遠傳既有的執照, 台灣已經擁有10張3G執照, 總共10個3G的operator, 台灣的市場有多大? 需要這麼多3G服務嗎? 真是一個瘋狂的島嶼呀!!

071025r1版本

2007/10/03

What is Mobility

[ 移動性的語義學 (Mobility in Semantics) ]

在IT(Information Technology)領域,似乎沒有一個技術辭彙的定義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技術升級、與新技術的融合或是新應用的產生,技術辭彙的定義會跟著改變,其功能、外觀與界面或許沒有改變,但內容可能已經完全被另一種新的技術所取代,典範轉移 (paradigm shift)隨時都在IT領域進行著,所以目前市面上最需即時更新的字典,除了俚語辭典以外,應該非通信字典莫屬,只因為IT技術辭彙的語義是充滿流動性的。

WiMAX論壇將無線用戶設備(wireless CPE)的移動性分成四個發展階段:Fixed, Nomadic, Portable以及Mobile,論壇中將這四個階段視為已知的,眾所延用的,所以沒有描述與定義這四個階段,這是所有新興論壇的特徵(如RFID, NFC, W-USB…等),總是認為工業界已經出現的辭彙是已知的,只要延用即可,但是已知的詞彙未必是定義清楚的詞彙,於是沿用的結果就是開始產生語意其實模糊,但使用者卻自認為很清楚的情況,如果進而被大量使用之後,就會發生典範轉移,舊的意義不重要了,新的語義於焉誕生。這是我在IT領域觀察到的有趣現象。

現在筆者試圖解釋這四個階段:
- Fixed是指空間上固定不移動的設備。例如家用無線電話的母機、DECT無線電話的FP或是WLAN的AP,這些設備通常因為體積太大、重量太重、架設位置太高或是受到電源線的限制而不方便移動,在WiMAX的代表性設備是SS,這個SS可以集中從WiMAX網路接取資訊,而分享給家中的其他無線設備。

- Nomadic是遊牧式的移動設備。初期nomadic的重點在於電源可攜式,於是最早的nomadic無線電話是安裝在車上的,這種車用無線電話是與車共存的,無法徒手拆除;中期nomadic的重點是可以在不同地區甚至國家使用(想想看歐陸),於是系統間的漫遊(roaming)觀念開始建構;後期nomadic的重點在於可以無間斷地邊開車邊打電話,這時需要通話中交遞(handover)的技術。在WiMAX時代,nomadic的應用應該是移動式SS,想像公車上面安裝一個SS可以沿路向WiMAX接取Internet,讓車中的學生或上班族可以繼續使用WLAN上網遊戲或辦公,或者在人潮突然聚集的地點,臨時調集幾部SS車輛,調整天線涵蓋人群,就將熱點的頻寬加倍,這種Nomadic Last Mile的好處是,對網路端而言,基地台的建立是臨時的,對民眾而言,提供的接取服務可具多樣性變化(WLAN, GSM, 3G, DVB-H…等等),應該算是WiMAX的殺手級應用,可惜目前沒有太多人將目光放在這裡。

- Portable是可以用雙手提著走的設備。早期著名的NMT攜帶式無線電話,基本上是在車上使用,但下車後使用者可以徒手拆卸帶走,重達5公斤,當時的宣傳單上還說這是一種創新的ultra-portable phone(終極攜帶型電話),嘿嘿,背著5公斤的設備站在路邊講電話,除了追求時尚的勇氣以外,還需要一些體力呢。不過NMT倒是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量化參考依據,凡是電源獨立、重量在5公斤以下可以任意移動的無線用戶設備,都稱呼為portable device吧,例如內建WLAN功能的筆記型電腦、家用無線電話的子機、DECT的PP等等。在WiMAX領域的應用可能是內鍵WiMAX功能的筆記型電腦。

- Mobile是用一隻手就可以操作的裝置。由於GSM的普及,我們對手機都不陌生,GSM的手機英文簡稱MS是Mobile Station的縮寫,因此Mobile這個字開始成為所有無線用戶設備發展的終極目標。Mobile的特色是小,可以隨著用戶一起移動,甚至24小時形影不離,無論在公眾場所或最私密的地點(例如廁所或浴室),人們都希望能將手機帶進去,享受無中止的交談樂趣或是收聽音樂與廣播,因此mobile的技術難度最高,只要是用戶可以到達的時空,mobile就必須無接縫地(seamless)發揮其全然的功能。因為mobile的市場最大,所以任何無線技術最後都想變成mobile進入人類的口袋中,成為新的皮卡丘(口袋怪獸)。

結論:Fix與Nomadic語義上是互斥的集合體,Nomadic的語義則完全包含了Portable,進而Portable的語義也包容了Mobile。所以如果有人企圖使用Nomadic來代替Mobile或Portable,那是ok的,只是語義過於模糊而已,反之,要以Mobile來代表Nomadic家族則過於勉強。
  • 以體積而論,Nomadic > Portable > Mobile
  • 以移動速度而論,Mobile > Portable > Nomadic
  • 以功能複雜度而論,Mobile > Portable > Nomadic

以上的一般論時間上雖然看似進化的關係,其實我相信在市場上各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new]
FCC加入新的看法:Handheld Mobile與Portable Mobile,很直接將使用中會接近使用者人體20cm(含)以內的裝置稱為Handheld Mobile, 否則稱為Portable Mobile.
[new]

071003r5

2007/09/21

PRL for CDMA

研究CDMA,不可避免遭遇PRL(Prefered Roaming List).

PRL可以從IS-683-A(for 1xRTT)以及IS-683-C(for 1xEV-DO)下手, 這兩份文件可在TIA/EIA購買, 每份美金190元, 如果讀者像我一樣窮, 買不起這些文件, 可以到3GPP2的網站免費下載, 其對應文件是:
IS-683-A : C.S0016-0 v1.0
IS-683-C: C.S0016-B v1.0

目前最新版本已經到IS-683-D: C.S0016-C v1.0

有一個很酷的網站, 不但解釋PRL的詳細知識, 還教人如何破解電信業者的約束, 請參考網站:
Independent PRL Interpretations
這是手機駭客的必修課程.

070921r1版本

Operator觀點

[前言]
Operator想的與Test lab, Instrument vendor, Network vendor差別似乎很大, 簡單而言就是錢,錢,錢. 很高興我有幸分享這種直接有力的觀點, 這是電信領域的真正戰場所在, 因為驅動用戶的部分原因可能是Nokia造型優雅的手機,或iPhone令人驚艷的瀏覽性能, 但我認為Operator才是背後真正的驅動者, operator驅動了手機製造商與Network vendor, 手機製造商驅動Test lab, 而這些單位共同驅動了Instrument vendor. 這是一個相當高層次的視野, 我正在試著調整眼鏡焦距以便看得更遠.

[Issue]
- BTS遷台與覆用: 如何在搬遷過程後確認功能無損, 如何在閒置半年後, 確定功能正常?
Q: 不知在CDMA領域是否有類似於NetHawk的Network Sim可以從BTS的有線界面讓BTS起始服務, 作基本的傳輸與功能測試?

- E1的租用:目前無論3G或2G, UMTS或CDMA, BTS與BSC之間都依賴E1, 而E1的租金非常昂貴, 所以每次一批BTS搬遷/開通等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Q: 不知使用802.16d來取代E1的成本如何, 使用Ethernet取代E1的可能性又如何呢?

070921r1版本

2007/09/10

髮型進化與不均衡的科技發展

<<這張圖片中的事物發生在相同年代,約莫1960年前後>>

在觀賞電影驚爆13天的時候,很驚訝發現核子武器的時代,美國政府還使用人工交換機撥打電話,使用電報與蘇聯高層保持聯繫,因而心生無限感觸。

如果電影驚爆13天中的考據正確,我們可以學習到以下幾點:
[時間背景發生在1962年古巴危機]

1. 60年代美國政府機關還在使用人工交換機(如附圖)
2. 雖然同一時期步進制、縱橫制等自動交換機已經問世,但離行動電話的發明還有20年遙遠距離
3. 當時已經有核子動力潛艇以及核能電廠
4. 當時已經有長程飛彈以及一枚就足以殺死千萬人的核子武器
5. 當時的美國女性流行將長髮高高盤起(如附圖1961年的第凡內早餐以及1963年Charade劇照),但是筆者還是偏愛歐洲女士的髮型(如附圖中瑞典女性的捲燙)
6. 政府機關男士的髮型與今日幾乎沒有差別,可見得官方男性的審美觀進化不大
7. 當時仍然很依賴電報與紙張書信傳遞長程訊息

結論: 人類的科技發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們還沒有能力將遠方敵人的影像與信息即時送到面前解讀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將對方的城市居民集體屠殺,這是什麼進化邏輯呢?我們還沒學會溝通,就已經學會殺害,還無法將一個人送上月球(1969年),就已經能夠殺死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同類(1945年原子彈),值得為這種科技發展方式感到沾沾自喜嗎?

最糟糕的是,目前高科技都由男人主導,但是髮型資料顯示,男人的美學素養一直比不上女人,難怪科技的進步如此受限、暴力與畸形。

此時應該出現的背景音樂:Sting's Russians
In europe and america, theres a growing feeling of hysteria
Conditioned to respond to all the threats
In the rhetorical speeches of the soviets
Mr. krushchev said we will bury you
I dont subscribe to this point of view
It would be such an ignorant thing to do
If the russians love their children too

How can I save my little boy from oppenheimers deadly toy
There is no monopoly in common sen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political fence
We share the same biology
Regardless of ideology
Believe me when I say to you
I hope the russians love their children too

There is no historical precedent
To put the words in the mouth of the president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winnable war
Its a lie that we dont believe anymore
Mr. reagan says we will protect you
I dont subscribe to this point of view
Believe me when I say to you
I hope the russians love their children too

We share the same biology
Regardless of ideology
What might save us, me, and you
Is that the russians love their children too


070819r2版本

2007/09/09

Standards of DECT (DECT規範)

[前言]
本文收入ETSI與FCC與DECT相關的法規,無論是研發人員、測試人員或學術單位,本文都極有參考價值,原本DPRS也想列入,無奈實際上似乎沒有DPRS的CPE真正進入生活圈,目前也沒有實驗室或是測試設備可以驗證DPRS的Protocol,所以本文略去DPRS的測試規範,請讀者留意。

[學習DECT法規的第一本法規]
ETSI是很令人驚訝的,常常懷疑是否人力過剩,不然為何可以如此精緻細膩地呈現一個技術的細節。
TR 101 178即是用來詳細說明諸多DECT規範之間相關性的文件,筆者學習DECT已經多年,常常被DECT大量規範文件搞得昏頭轉向,日前幸運發現此文獻的存在,一時驚為天物,感謝ETSI專家的用心良苦,不敢藏私,立時於此網路獻曝。


[DECT基本規範]
以下9份文件(其中175-9其實已經無人談論),是DECT的基本規範,研發者必讀,與測試無關,也可以當作具體而微的GSM Um界面來研究,GSM/GPRS的初學者可以由此獲得很多啟發,值得無線通訊學生當作教材閱讀。


[GAP基本規範]
[RF測試規範]

[Speech測試規範]
[Protocol測試規範]
[DECT TTCN-PICS]


[DECT TTCN-ATS]



[EMC測試法規]

[DECT之ETSI測試總表]

[DECT v.s. DECT 6.0]
以下開始介紹DECT6.0的測試規範。很有趣的事,ETSI為了推廣DECT技術,特地寫一份文件詳細描述歐規與美規DECT測試的差異,這份稀奇的文件連TR 101 178都還來不及收錄它。

[DECT 6.0測試]

[美規SAR測試]


[UPCS DECT測試總表]
new/
[其他]
外部資源:DECT-Spezifikationen
/new
070909r7版本

2007/08/29

DECT的保密性 - 請問高手

日前學到DECT的保密性有三層,

Subscription
第一層是PP剛開始啟用時,要先在FP端註冊(subscribtion),註冊過程會在PP與FP產生一個認證鑰匙(Authnetication Key),儲存在兩端。

優點:
1. 這個鑰匙不會透過空中界面傳遞,所以冒用者無從偷取。
2. 註冊是使用者隨機的行為,而且僅在買回家安裝後,第一次啟用時需要,所以被監看的機率很低。

缺點:
註冊過程本身所交換的ID資料並不保密,可以從空中監看。

Authentication
第二層是認證程序,這個程序每次呼叫或服務開始前,都要進行一次,以確保使用資源的資格,使用的原理是例如FP端產生一個隨機亂數,將此亂透過空中界面送給PP,PP以此亂數與認證鑰匙計算出一個數值,將此數值透過空中界面送給FP,FP收到以後,比較自己用相同方式計算的結果,如果兩者相同,表示PP持有相同的一把認證鑰匙,於是通過認證。

優點:
在空中傳遞的只有隨機亂數(challenge)與計算結果(response),監看此兩個數字,要想解算出Authentication Key的工程很浩大。(數學上可能,但需要龐大計算資源)

缺點:


Encryption
第三層是加密程序,這個程序類似於認證程序,只不過使用的鑰匙不同,每次呼叫的語音內容或數據內容,都要經過與加密鑰匙的計算後才送出(加碼),接收端使用相同鑰匙來反解算(解碼),以確保使用者的講話內容或是通訊數據內容不會被人從空中界面監聽與監看。

優點:在空中傳遞的只有使用者通信資料與加密鑰匙計算後的結果,監看此結果沒有數學意義,因為幾乎不可能因此而反解算出加密鑰匙。(數學上不可能)

缺點:無

[問題]
如果以上對DECT保密性的描述都正確,加上DECT需要滿足GAP的基本需求,

(什麼是GAP呢?GAP基本上的精神是建立一套共同的空中界面功能標準與協定架構,讓符合此架構的PP,無論何種廠牌,都能在符合此架構的FP中順利註冊並使用其服務。)

請問我們是否可以如此宣稱,如果我們正好遇到鄰居的PP剛買回來,趁他在操作PP註冊到FP的過程時,從空中擷取到所有的訊息,因為此過程沒有任何加解密,因此我們可以取得PP的ID資料以及FP的ID資料,又因為必須符合GAP架構,所以我們可以依照DECT標準自行計算出Authentication Key,又因為必須符合GAP架構,保證此Authentication Key會與PP以及FP產生的相同,因此等鄰居外出的時候,我們便可以透過空中界面來盜撥電話了,因為可以順利通過認證程序,所以鄰居的FP將分辨不出我的仿冒PP與他家PP的差別,請問高手,這樣的推論正確嗎?

(像70年代的國片一樣,筆者在此要慎重呼籲,盜打電話是犯法與不道德的行為。)

070829r1版本

2007/08/18

US DECT測試儀器

[EMC與Safety測試]


[ANSI 63.17測試]



說明:
1. TEM Consulting: IEEE專家所開設,EMC與RF測試技術顧問
2. 台灣電子檢驗中心: 台灣DECT測試儀器與技術最完備的實驗室
3. 宗臣科技: 主要營業項目為量測與自動化設備提供及專案開發. 重點產品為射頻量測設備. 針對於產品生產及測試流程提供客製化及自動化之PC-Based 系統。工程團隊主要來自美商國家儀器(National Instruments),擁有多年實務開發經驗及整合實力。

TEM Consulting主要針對DECT製造商提供測試儀器,因為其方案需要依賴PP或FP提供基頻的信號,透過LVDS的控制與分配,達成IUT與測試儀器的嚴格時間同步,此方案並不適用測試實驗室。

ETC的DECT專家與宗臣科技RF儀器設計專家聯手改造TEM Consulting的方案,成為實驗室等級的系統,客戶的IUT幾乎無需任何修改,即可進行測試,是目前全世界最符合ANSI 63.17-2006的測試儀器之一。


070820r3版本

2007/08/15

一則工研院舊聞

[前言]
由於我的電信工作經驗,幾乎都與此則新聞有所交集,彼此糾纏成DNA般的雙股螺旋,所以看到此舊聞,忍不住轉貼於此,當作10年的工作紀錄。

[全文摘錄]
工研院電通所「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第二期五年計畫」全程結案推動國際合作 奠定第三代通訊產業基礎
05/29/2003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電通所開發各項無線通訊技術及產品,並宣佈完成「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第二期五年計畫」,已創造豐富的研究成果,如GSM雙頻手機、GPRS基地台子系統、寬頻碼分多址無線接取網路技術(WCDMA RAN)、GPRS/3G核心網路、藍芽模組、WLAN基頻晶片組、DAB數位音訊廣播、射頻次系統與關鍵零組件以及行動通訊IC技術。並將這些技術移轉給國內廠商約70家次,協助國內產業昇級,引導廠商投資共61家次投資105億元,提昇產值約新台幣358億元;在智慧財產建立部份,獲得專利138件、廠商應用之專利87件、研究報告發表600篇。研發成果已深獲國內產業界之重視與落實,並達成技術生根目標,有利業界開創商機。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第二期五年計畫」計畫主持人原由電通所前副所長黃特杕擔任(現已轉戰東信公司擔任總經理),現由無線通訊技術組組長易芝玲接任,易芝玲組長表示,電信建設與通訊產業之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開發程度的重要指標,發展我國無線通訊產業,已是我國產、政、學、研一致的目標與共識,無線通訊產業已繼個人電腦產業之後,成為我國新一波的明星產業。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第二期五年計畫」歷年來的研究成果及技術能量,已具體地帶動我國無線通訊產業產值的提昇。例如:我國於1997年之無線通訊產業產值僅有新台幣108億元,但於2002年時已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以上。此外積極地協助國內通訊業者掌握原廠代工與原廠設計(OEM/ODM)商機,成功地將過去以低階的產品產業結構,提升為以無線區域網路、行動電話為主之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結構,大幅度縮短與先進國家技術之差距,並於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如今我國之無線區域網路產品已佔全球產值的80%以上。

此外,在本計畫執行期間,有規劃的陸續移轉有經驗之技術人才至業界,繼續無線通訊產品之發展,更加落實技術生根在業界。歷年來已有不計其數在GSM手機、DECT無線交換機、無線區域網路以及關鍵零組件專長之研發人員轉往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我國無線通訊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易芝玲組長指出,電通所積極推動3G通訊協定技術並推動國際合作,以提昇國際地位。計畫執行期間多項技術獲國外認證,如:DECT數位無線電話系統通過「CTR06」及「TBR22」型式認證測試、無線區域網路ISA及PCMCIA介面卡通過「UNH-IOL互通性測試」、單細胞、多細胞DECT系統技術通過「DECT GAP」型式認證、GSM雙頻手機技術通過「FTA認證測試」等,皆深獲國際好評及重視。

電通所所長林寶樹表示,國內開發通信大型軟體系統經驗、技術與人力上皆有不足。電通所採取招募有經驗之海內外人才的策略,以有效建立與累積技術經驗。

電通所「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第二期五年計畫」歷年重要研發成果如下:
一、87年度開發完成無線數據進接系統 2Mbps Wireless LAN RF front-end 單板及PCMCIA Card設計,符合IEEE 802.11b 規格,並通過 FCC 檢驗測試。完成LTCC材料開發等,大幅降低元件開發成本。技術移轉計有無線數據進接系統PCMCIA技術、微細胞網路進接系統、數位音訊廣播接收系統等,合計授權予9家廠商。
二、88年度開發完成DECT單細胞及多細胞系統技術,建立TDMA、動態頻道分配、換手、同步等重要核心技術,並完成建置在經濟部技術處系統之實地測試;開發完成符合DECT GAP標準之通訊協定軟體,並通過歐洲CETECOM測試實驗室之TBR22形式認證測試。奠定我國射頻模組技術基礎,大幅提昇無線手機產品競爭力及獲利率。成果移轉項目計有多層低溫共燒陶瓷濾波器、微細胞網路進接系統軟體技術、DAB數位音訊廣播接收系統等技術,合計授權予7家廠商。
三、89年度完成家庭網路模組(Bluetooth Module)之開發,並將此技術先期授權予鴻海、德立斯、盟訊、岳豐、台塑、信通、致福等7家公司,使國內有能力自行開發藍芽射頻模組,降低對國外進口的依賴。此外Bluetooth Module技術深獲日本松下壽(MKE)公司之青睞,已與該公司簽訂技術先期授權合約,共同合作開發世界上最小之天線模組,已進入試產階段,在日本東京展出該模組時亦深受國際之重視。
四、89年度完成無線區域網路卡(WLAN)基頻晶片組技術之開發,並應用於Wireless LAN Card and Access Point、無線SOHO Switch Router 等產品上。技術成果已先期授權予國內大智、聯傑、亞信、瑞昱、正文、上元等6家廠商。技術授權廠商已相繼投入產品之開發,去(2002)年台灣已成為世界第一大WLAN產品製造國,擁有八成的世界市場。
五、89年度完成LTCC之材料與相關製程開發,並將相關技術移轉給千如電機、凱宣科技等4家廠商,使無線通訊產業投入低溫共燒粉體之生產,有助於上游原材料自主性之提高,及建立我國無線通訊關鍵元組件產業。
六、90年度建立GPRS BSS之核心及關鍵技術,做為我國產業跨入行動電話網路設備 (infrastructure)之基礎,同時建立行動通訊無線封包傳輸技術,作為未來跨入3G行動通訊技術的根基。同時透過引進並移植GPRS 核心網路Protocols技術, 提昇國內電信通訊協定之能力。並培養核心網路系統人才與技術, 奠定未來發展第三代核心網路系統產業之基礎。
七、91年度建立WCDMA Common IP及3G Core Network電信服務等技術,協助國內行動通訊業公司推廣行動終端及網路加值服務,建立行動通訊服務之發展環境、平台及其應用系統等。已將相關技術移轉給友訊、數位聯合電信、唯訊等多家廠商,此外協助籌組「行動終端硬體晶片整合平台研發聯盟」,積極進行法人研發成果與及業界研發能量之整合。

聯絡電話:(03)5917612 電通所公共關係與國際合作部 吳瑤
來源:ITRI新聞稿

070815r1版本

Wireless tech and wireless system


無線技術與無線系統的差異:

無線技術只限於空中介面,到了有線端,完全沒有任何"殘留"的特徵可以分辨是否使用此技術。

無線系統不止是空中介面而已,即使到了有線端,仍然有許多特有的通信協定信號存在,這些協定需要經過兩個以上的網路元件來處理,而且網路元件間擁有特殊的管理協定,這些特徵直到系統邊緣的接口才會消失。

換言之,無線技術只需要一對無線終端與無線接入點,就能進入公用網路,而無線系統則在接入點之後,還需要經過一個特殊網路,才能進入公用網路(如附圖)。

以這個角度來看,WLAN, Bluetooth, RFID, UWB, W-USB, DECT, NFC, 802.16d…等技術,都是無線技術,而GSM, GPRS, UMTS, CDMA, 802.16e則屬於無線系統。

這是筆者用來看待無線通訊世界的方式。

070815r1版本

2007/08/13

Busy hour and Erlang

- Busy hour(忙時)
定義為一個電信系統,在其24小時運轉週期中,每小時平均話務量最大或call attempt出現峰值的時段。
筆者覺得定義Busy Hour是用來計算Erlang時的方便之舉,因為Erlang要發生在BH才有統計意義。

- Erlang
原始定義是”一個小時中,一條電信線路被使用的時間”,也有定義為
Erlang = (所有電信資源在BH的總使用分鐘)/(60分鐘),以此定義來看以下例子學習Erlang。

[例子]
考慮一個電信數位交換機可以提供31條語音電路,假設忙時每條語音平均忙碌30分鐘,則Erlang的計算如下 :
所有電信資源的總使用時間:30 min * 31 = 930 minutes
忙時:60 minutes
所以話務的Erlang = 930/60 = 15.5 erlangs
15.5 erlangs是什麼意思?按照定義而言,是將所有話務擠在同一條線度中使用,則此線路必須連續服務15.5小時,才能滿足忙時的要求,但是這樣並不合理,一條線路最忙也只能使用一個小時,所以至少需要16條線路,才可以疏解此困境。又因為16條會有15條線路滿載,造成撥不進來頻率太高,因此如果以31條,就剛好每條只使用30分鐘。

這是筆者解讀Erlang的方式。關鍵是線路的數目必須多到讓Erlang小於1,才有寬裕的線路隨時提供服務。

070813r1版本

2007/08/10

GPS文摘(1)

[全文文摘]
與GPS同步
副題 :提昇無線基礎建設經濟方案 - GPS Clock

Writer : Dr. Peter V.W. Loomis

從第一個呼叫器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時,意味著一個技術的革命正在悄悄發生,無線通訊設備正在改變現有之有線與陸上電話系統。呼叫器最初的使用者是醫生,然而使用範圍擴散的非常迅速,甚至被媽媽們用來追蹤小孩的行蹤,接著是大哥大,從只有超級業務員與高階主管買的起的昂貴設備,到現在是如此普遍的裝備,已不再具有代表高階層的象徵。

然而通訊革命還沒停止,有一個新的技術正在激烈爭奪電話服務市場,貝爾公司透過電話線控制了有線電話系統的建置並向他的使用者收費;另一個新的技術是無線電話用戶系統,它不用透過線路架設等硬體就能提供服務給消費者。這個技術希望能被帶到在亞洲與非洲那些永遠不可能有有線通訊建設的地區。顯而易見,無線通訊設備將被要求越來越多,就像其他先進服務快速進入我們的生活。

這個革命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不像有線設備可以一直建設,直到涵蓋所有的地區,每一個無線系統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頻率,為了實際的應用,這些頻率是完全限制在幾百kHz到超過1000MHz,為了讓頻譜有效率的被使用,這些無線系統必須小心的被安排與協調,對於從地方基礎配置擴大到廣泛的地理區域必須能精確的計算時間,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很幸運的,現在有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益的解決方式叫 ”GPS Clock”,GPS Clock是一個整合接收器並結合高品質、穩定的振盪器,此設計中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統)的功能在於校準振盪器中的小偏移,GPS Clock的功能在提供無線電話系統基地台間同步的時序(Timing)信號與頻率信號,而且是一個保障系統安全的防護裝置。而GPS Clock產生時序信號是永遠不需要再校正的,更重要地是,因最近GPS技術產品日益精進,在汽車導航系統市場中使用日趨廣泛,大大降低了GPS硬體的價格,這也使得GPS可整合到許多需要高品質時序信號的無線系統中。

呼叫器:一個簡單的例子
呼叫器是一個時序(Timing)的好例子,我們大部份使用呼叫器曾經送出或接收一個呼叫信號,你打電話到電話公司,輸入一個電話號碼,後然後掛斷電話,這一個呼叫訊息就會被傳送出去,接收的人再回覆這個電話。而在它實際的系統運作上,這個系統內每個基地台或發射台正同步傳送該筆呼叫訊息,這個運作模式是這個呼叫訊息將會傳送到在服務區域內所有的呼叫器,所以你收到的呼叫訊息有可能會從2個或甚至3個不同的發射台傳達給你,假如這些訊號沒有被同步,這個呼叫可能會被重複接收2-3次。
GPS可以輕易的提供呼叫系統的所要求的精確度—微秒(msec),在呼叫器系統中,它們是使用一種 ”智慧型天線(smart antenna)” 的設備。智慧型天線它包含了一個GPS接收器和一個特殊天線。呼叫器系統製造商比較傾向智慧型天線,因為它很容易安裝,並且能在頻率複雜的塔台環境下,仍能有效的運作。

這種呼叫器系統,發射台間可以利用PPS(pulse per second)信號來達到系統間同步的目的,而大部分的GPS接收板都有這個標準輸出信號。GPS接收板要達到系統最低標準的±6000ns誤差的精確值的標準並不難,但是如要提供能經濟又標準時序信號,設計上就需要更先進的GPS Clock。

CDMA行動電話:另一個具挑戰的應用
行動電話革命開始是一個被稱為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的技術,目前美國大多數行動電話系統仍然是使用該類比技術,但因頻寬問題AMPS最大的缺點是它在相同頻寬下,只能提供有限數量的使用者。
為了支援更多的使用者,行動電話系統廠商漸轉換成數位通訊系統,現有2種數位通訊系統標準為:分時多工存取(TDMA)和編碼多工存取(CDMA)。TDMA在不同時間將頻譜分割成不同的小塊,同時分給區域內多個不同人使用。CDMA也是使用頻譜分割的技術,但是它將使用者數位化的資料,依照所授與的頻寬,並加入識別碼(code)以辨別不同的使用者,並同時送出給基地台。CDMA是可以提供更好的聲音品質並且在密度上允許最多數目的使用者在同一系統中。

CDMA建置是一個挑戰,要做到精準的頻譜訊號分割需要複雜的電力管理傳送系統和在基地台間做到 “soft hand-offs” 不相互干涉,這時就需要非常精確的時序信號。在現在的CDMA無線電話系統中,每一個傳送基地台間頻率的誤差需維持在7msec/day以下。這個條件,就像我們所熟知的”holdover”,它使得電話系統品質有了保證,這對電話公司而言,如有天線或纜線損壞時,系統仍能維持正常運作,直到維修人員抵達為止。早期的CDMA系統使用原子鐘的頻率來維持準確度,現在的新一代設備已使用GPS Clock,有趣的是GPS Clock兩個構成元素,GPS接收器和水晶振盪器,兩者都不能單獨達到CDMA系統的需求,只有同時利用GPS長期穩定和振盪器短期精確的特色,才能達到CDMA高品質的要求。

Enhanced 911定位功能
一個無線通訊革命成功的前兆是越來越多的緊急電話是來自行動電話,駕駛人使用行動電話通報酒醉駕駛者、車禍意外、車子起火。不幸的是,當911緊急通報是來自於行動電話,調度員無法知道行動電話發出的地點。有線電話發出電話的地點貯存在一個複雜的911資料系統中,救援系統可以使用直接並指出事發現場,但現在沒有一個可以比較好的方法可以指出一個行動電話的位置。因此,調度員需要依賴行動電話使用者所提供的資訊,但這些人常常沒辦法正確的說明他們的位置,然就會延誤了處理意外的時間,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因受害者敘述不清楚,一名婦女站在大風雪中好幾個小時後,搜救小組才找到她的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國會已經立法通過一個擴大911(E911 System)系統的法規,使911系統在未來的幾年內能指出在125公尺內的行動電話使用者位置。有幾種方式可以做到此項功能,其中一種建議是在所有行動電話內內建GPS接收器,然而,最好的建議是使用一個叫做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的方式,在行動電話基地台內將行動電話位置直接指出。

TDOA是利用測量在2個行動基地台中訊號到達的時間差,這也是一般所說的 ”雙曲線導航(hyperbolic navigation)”,而這是很多無線電導航系統的基礎,包括有GPS和LORAN(遠距離無線電導航系統)。在原理上,這是個很簡單的技術:一個從行動電話撥打後,該呼叫傳送到2個不同的行動基地,但是那個比較近的基地會比較早接收到這個訊號,而二個訊號到達時間的差異可乘上光速以算出距離差。這個想法是,使用者的呼叫先到達較近基地台,以雙曲線計算出較第二個基地台近1200公尺,再加上第三個基地台的時間與距離差,用另一個雙曲線,便可精確的指出兩個曲線的交叉點(圖一),即使用者實際所在位置。

若要用這個技術,需保證這2個無線基地台間能達到非常精確而可靠的時間同步(time synchronize)。在光速中,每一奈秒的誤差都可能轉換成一步或甚至更多錯誤在定位上,當塔台間時間同步的品質降低,TDOA測量法將變的愈來愈不準確,雙曲線變的” 模糊 ”,相對的所計算出位置錯誤也增加,而GPS Clock在每個基地台行動塔台中可以輕易的利用GPS衛星,將信號的精確度維持在100nsec比TODA準確100步-甚至還可做到更好。

The GPS Clock
大部分的人只知道GPS是供位置搜尋用,但是GPS系統24個衛星同時也提供了很標準的時序(Timing Clock)信號。每個衛星帶有二顆Rubidium(鐪),和二顆Cesium(銫)原子鐘。這些衛星上的原子鐘都由美國國防部地面接收站監控,整個系統再由世界標準的Universal Coordinated Time(UTC)所校正,所以人們也可將GPS當成一個免費的「空中的原子鐘」。

這些衛星的時間信號皆非常準確;所測得的精確度在奈秒(nsec, 10-9)。一般GPS來自空中電波干擾的錯誤在50ns,但最大的來源是SA(Selective Availability)干擾,這是美國國防部是藉由timing偏移以達到干擾之目的。有SA信號時timing誤差達100ns (1σ)。而美國今日已取消SA干擾,因此精確度可達10ns。

以上的精確度的產品需求僅於microsecond 精度的呼叫器系統,只要使用帶有PPS信號輸出的標準GPS接收板即可。但在CDMA系統中,其有”holdover”(在失去GPS衛星後,仍可維持信號的精確度)需求,就有與呼叫器系統截然不同的精確性要求。它不只是對時序(Timing)信號高度精確的要求,並且有更精準且確保振盪器偏移的頻率校正功能。第一代的GPS Clock是使用鐪振盪器以達到”holdover”的要求。而鐪振盪器價格最好也需美金3000元,且還需對其定時檢驗維護校正。因未來CDMA是最有可能取代TDMA與AMPS的系統,市場商機龐大,因此CDMA的每個部分設計的價格都會有直接考慮使用更經濟的解決方案。

若單獨只用GPS接收板的參考頻率對CDMA還是不夠準確。原子振盪器在程度可短期提供GPS穩定的頻率,但所有振盪器都會漸漸偏移。甚至設計複雜的銫振盪器也都會慢慢偏移。相反的,GPS維持的是一個短期間精確的控制;經過GPS的校正後,在短期內時序可與UTC誤差在幾佰奈秒之內。

GPS Clock在標準時間,頻率的提供上,是唯一為兼具GPS短期時如穩定精確與長期如石英(XO)或鐪振盪器品質穩定的設計。如前所訴,所有的振盪器(石英、銫、鐪)都想在長期的精確特性下,也能提供短期可靠的標準時間信號,這就是如圖2所示使用GPS修正以維持標準輸出的鐪振盪器設計圖。它是利用振盪器的一個時間區間(time interval)信號與GPS時序信號比較以做為輸出的校正,使用GPS timing信號除以time interval而得到準確度。但是,若在幾分鐘內做不同的量測,因振盪器無法短期穩定或做校正的特性,這種設計的時間精確度就會愈來愈不準確,在長時間後,如1000秒,精確度誤差可達100ns/1000s,所以此種設計需先確保您系統的振盪器輸出頻率是穩定的才可行。

由於GPS有長期穩定來源的特性,一個相當低價的溫控(ovenized)振盪器(OCXO)即可達到長、短期穩定標準時間,頻率輸出之特性。近年有些石英振盪器製造商為因應CDMA holdover的需求,嘗試推出超高精確/穩定的Double-over OCXO 技術。這種技術可在GPS的訓練修正後,提供精確Timing的信號,甚至在脫離GPS信號下仍可維持一穩定的頻率輸出。而它的成本只在鐪振盪器數千分之一且工作溫度寬,工作時限亦長。

此種利用低成本振盪器並加入GPS信號的設計即為第二代GPS clock的雛形。它在本質上降低了成本,且為市場上CDMA的應用提供了實質上精確穩定的時間頻率信號。以CDMA的設計而言,若無法找到一個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解決各地基地台間同步信號的問題,CDMA仍將只能停留在實驗階段。

就像第一代GPS Clock一樣,第二代的GPS Clock設計是使用一個獨立GPS接收板的PPS信號;這個PPS信號會與OCXO所提供,它的差異是來自微處理利用相位比較電路去協助OCXO做校正。以目前技術來說這也是最經濟、最有效、精確的設計方式。

來源:茂綸股份有限公司
與 GPS 同步

070810r1版本

DECT測試儀器

[EN 301 406/TBR6測試]

[TBR10測試]

[TBR22測試]

[EMC, Safety測試]



070811r2版本

2007/08/01

FCC研究

[-] FCC rule屬於47 CF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 OET(Offic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負責維護47 CFR FCC rules: Part 2, 4, 5, 15以及Part 18.
[-] 47 CFR Part 15可於此處下載:http://www.fcc.gov/oet/info/rules/part15/part15-5-4-07.pdf

070801r1版本

2007/07/20

GSM Three-Time-Slot-Delay rule


<

(建構中)
一個GSM的TS ~ 0.577ms, 3個TS ~ 1.731ms, 在此時間中光速可行走距離約519.3km,往返約260km,這是TA的理論極限值。即使GSM400也只做到118km而以。

如此看來,BTS無需等候3個TS,只需等2個TS即可,因為BTS與MS的實際建置距離根本不可能大於118km呀,(疑惑???)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 元智大學賴薇如教授,GSM教材,960117版。
[-] 3GPP TS 05.10 V8.12.0 (2003-08),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Radio subsystem synchronization (Release 1999)

070720-draft
GSM, GPRS, EDGE, GSM, GPRS, EDGE,GSM, GPRS, EDGE,

MS Camped on a cell


手機實驗室裡工程師測試時經常使用的片語之一:"手機camp上網路了沒?"

"手機camp上網路了沒?"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筆者在四年前曾經天天聽到,卻沒有真正camped上這句話的技術內涵過,心理以為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也不敢開口問客戶。

根據規格書[1]的解釋,當手機開機後,進行頻點掃瞄,從天線端所獲得品質最好的一組BCCH後,鎖定此BCCH以便獲取小區提供服務的過程,即是camped on a cell。

[new!!/]
[Cell Selection如何運作]
1. MS尋找FCCH burst(FCCH使用F-burst,是在某頻率週期性發送的TS,一個GSM frame中只有一個F-burst當作FCCH),取得頻率同步
2. 然後在相同頻率找到SCH burst,取得frame同步(即時間同步)(SCH使用S-burst,與F-burst相鄰TS,一個GSM frame中只有一個S-burst)
3. MS開始接收BCCH。(BCCH使用F-burst,在S-burst相鄰TS,一個GSM frame中有數個F-burst當作BCCH。)
4. 至此MS才能開始從不同BCCH中選擇最合適的小區。
[/new!!]

有兩點值得注意:
1. 即使沒有SIM卡,不能撥打電話的MS也必須能camped on a cell,為何呢?因為MS無論有沒有SIM卡,都必須能提供"112"的緊急呼叫(美國可用的三頻手機,還必須支援"911"這組救命號碼),因此必須能夠隨時camped on a cell。
所以對台灣的GSM用戶而言,緊急時,除了119/110以外,別忘了112是無須SIM卡、任何GSM手機開機就可以撥打的全球緊急救助號碼。

2. Camped on a cell只是MS單方面選擇最佳的網路與無線資源,在MS沒有送出Location Updating的要求之前,網路端不會知道有哪些MS駐留進來所屬的小區。此時的服務非常有限。

規格[1]還指出以下三點目的:
The purpose of camping on a cell in idle mode is threefold:

a) It enables the MS to receive system information from the PLMN.

b) If the MS wishes to initiate a call, it can do this by initially accessing the network on the control channel of the cell on which it is camped (with the exceptions defined in subclauses 3.5.3 and 3.5.4). <-- Location Updating之後才能開始撥號。 c) If the PLMN receives a call for the MS, it knows (in most cases) the registration area of the cell in which the MSis camped. It can then send a "paging" message for the MS on control channels of all the cells in the registration area. The MS will then receive the paging message because it is tuned to the control channel of a cell in that registration area, and the MS can respond on that control channel. <-- Location Updating之後才能被叫。


附圖是使用Qualcomm晶片的手機,在其螢幕的右上方或左上方,用戶可以看見一根招牌天線的圖樣以及象徵接收信號強度的指示,當出現任何接收強度時,表示手機已經camped on a cell了。

[心得]
Camped on a cell看來有兩種意義:
- 廣義是指MS選擇了一個cell,準備使用,但還未做Location Updating,未獲得授權使用,只能打緊急呼叫的狀態。

- 狹義是MS選擇了一個cell,提出Location Updating申請,也獲得授權使用各種服務的狀態。

Ref:
[1] (2002-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Functions related to Mobile Station (MS) in idle mode and group receive mode(3GPP TS 03.22 version 8.7.0 Release 1999)

070721r6版本
...加強MS power-on procedure

2007/07/18

RFID新聞

來源:工商時報 2007.07.18 
標題:政院將砸36億 建構RFID產業鏈
作者:呂雪彗/台北報導

被喻為「二次IT革命」RFID技術,政府決定再投資!行政院昨天確定未來三年政府至少會再投入約三十六億元,推動RFID產業發展,希望在二○○九年完整建構台灣RFID產業價值鏈,希促成台灣成全球RFID產業重鎮,創造超過百億元產值規模。其中茂矽、永豐餘等民間廠商快速跟進,茂矽今年起三年投入十二.五億元。

行政院昨天由政委林逢慶召開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會議,他表示,去年投入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公領域應用,包括食、醫、住、行各領域,經過一年努力,為國內RFID創造直接產值超過新台幣八億元。政府希望孕育台灣成為全球RFID的產業重鎮,促成台灣的RFID產值於二○一三年達到新台幣七百億元目標。

林逢慶說,公領域應用的帶動,使台灣RFID在食、醫、住、行等各領域,成功帶動民間產業投入約十八億元的共同參與。例如茂矽今年初開始投入RFID技術,九十六至九十八年三年預計投資十二.五億元在標籤及讀取器應用;永豐餘將RFID研究人員另成立永裕公司,投資二億元;正隆紙業投資二億元成立驗測事業部門。

為推動RFID產業發展,林逢慶指出,未來三年政府至少會再投入約三十六億元,並朝跨部會整合應用,以及業界私領域的方向推動,期望二○○九年完整建構台灣RFID產業價值鏈,創造超過百億的產值規模。

政院在公領域投入RFID應用,一年來已完成多項與人民攸關應用系統;其中三軍總醫院率先發展病人安全RFID系統先導應用,這項系統在備藥與給藥準確率達百分之百。

內政部首度運用RFID技術並結合生物特徵與電子護照,在桃園機場試辦旅客行李與航空貨物管理,及自動查驗快速通關應用,有效杜絕護照冒用、變造及偽造。
[EOF]

2007/07/16

RFID應用 - 台北市腳踏車防護圈計畫

[前言]
越來越多人愛騎腳踏車,既可以健身又愛地球,騎腳踏車已經成為後現代化都市進步的象徵。諷刺的是在台北市騎腳踏車容易失竊,我的朋友平均一年丟失一輛腳踏車,恐懼與憤怒的情緒在離開腳踏車的時刻與回到原處卻找不到腳踏車時交錯出現,難道這也是文明的代價嗎?

這是科技人不容推卸的社會責任,在目前科技昌明的時代,如果科技竟然無法解決區區腳踏車的失竊問題,難道不怕被歷史笑話為只懂研發消費性科技垃圾的玩酷世代?

以下的方案是科技人的社會自覺之一,誠心獻給願意進步的台北都市。

[方案]

















[結論]
這個方案的起草時間非常短,基於筆者對RFID以及GSM技術的熟悉,這原本不是困難的事情,目前棘手的部份是鎖定器的無線界面技術還不確定(從紅外線、WiFi or UWB三者擇一),以及GSM的SMS到底能否實現FIFO以及三秒內完成轉送的嚴格要求,這些都需要實作以及日後繼續深入探討。

[後語]
將這份文案上網的同時,眼前竟浮現王文華與張明正兩人騎著腳踏車在新店市河濱公園玩耍的模樣,祝福他們的腳踏車永遠能與若水同在。

070716r1版本